人才资源总量从2012年的28.8万人 到2021年的61.5万人, 全市20条产业链头部企业中 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占比超80%, 人才发展指数整体排名位于长三角地区第23位, 本土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 国家级科创孵化载体、顶尖人才创业项目 接连实现“零”的突破…… 人才蔚起,百业方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推进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持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规模加速壮大、人才质态不断提升、人才效能显著增强、人才生态持续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推进、协同配合,又要重点突破、改革先行,尤为关键的是坚持党管人才这个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管方向、定政策、优环境。 对标中央、省委升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架构,今年市委及时调整成立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及时健全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体系,把人才工作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履行党管人才的政治责任。 “最近工作怎么样?项目推进上还有什么困难?”按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带头联系本地区、本领域的重点人才、重点专家,在重要节日、人才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遇到困难时,开展走访、调研、慰问等活动。此外,宿迁连续两年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全市上下形成大抓、重抓、特抓人才工作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宿迁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制定出台产业、电商、乡土、教育、卫生等5个领域的细化实施方案,优化升级宿迁英才计划、宿迁英才卡、购房券、生活补贴等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架起人才工作“四梁八柱”。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让人才工作干有方向、行有指南、推有格局。 在推进各类人才汇聚宿迁的生动实践中,宿迁逐步探索出“三招三引”的“宿迁路径”,在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中,同步安排招才引智、招院引所活动,在引进资金项目时同步引进人才技术、高校院所等资源要素,推动人才、项目、技术、资金一起“迁宿迁”。 举办宿迁首届人才发展大会,高度践行了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应该说这次大会恰逢其时。 出席大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这样评价。今年8月18日,以“迁宿迁 创未来”为主题的宿迁首届人才发展大会成功举行,这也是宿迁建立地级市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人才盛会。以最高礼遇邀约天下英才,宿迁招才引智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此次大会也促成59个科技人才项目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达到167亿元。 近年来,宿迁先后在武汉、西安、合肥等地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高技术项目“三对接”活动,通过高校专场招聘、组建人才工作站、拓展合作项目、建立校地精准互动平台等方式,招商引资大项目、好项目,探索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人才招聘等合作新模式,搭起校地企合作桥梁,将宿迁带入更多英才视野中。 今年,宿迁聚焦产业链培育所需,创新举办“校园宿迁日”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以产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人才为核心”的品牌人才合作平台,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通过精准梳理20条产业链人才科技需求,为每条产业链匹配一所高校,并在高校设立“校园宿迁日”,牵头的市领导带队赴高校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城市推介、政策宣讲、校园招聘、校地座谈等系列活动,助力产业链上的企业精准对接人才资源、创新资源。“针对性强,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契合我们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收获很大。”参加过活动的宿迁企业代表纷纷点赞。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以改革闻名的宿迁,在全省率先探索人才协同发展改革试点,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人才工作的“先手棋”,坚持敢破敢立、破立并举,在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上大胆探索,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 真是没想到,没有高学历、不用发论文,我也能评上高级职称,这对于我们在乡村一线工作的人来说是巨大的肯定。 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方武这样感叹。识才、爱才、用才,不拘一格选好人才。近年来,宿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身份在高校、工作在企业。为引导高校向地方企业转移转化科研成果,宿迁学院拿出一定比例编制为企业量身招聘博士生,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校企双方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得益于‘双落户’政策,我在成为宿迁学院老师的同时,也有机会在酒厂一线开展项目研究。”宿迁学院教师、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葛向阳说。 社会办医疗机构“引才难”一直制约卫生事业发展。为创新人才流动服务机制,宿迁探索设立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提供编制保障。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以来,通过专编专用、实名登记、动态运转,已经有50多名人才纳入管理,充实了社会办医疗机构人才队伍,保障了他们长期稳定发展。 那时候刚毕业不久,买房子不容易。购房券补贴缓解了很大压力,也让我坚定了在这里发展的信心。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常东伟,来宿迁后在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他是首批申请到15万元人才“购房券”的毕业生之一。在公司,像他这样取得“购房券”的员工就有15人。 来了就发券,买房就兑现——这是宿迁对待人才“实打实”的态度。从最初线下办理,到目前线上全流程申报、申兑、审核,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不见面”办理,人才服务的体验感越来越好。自2017年该政策实施以来,宿迁共发放2166张“购房券”,补助金额达2.11亿元,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宿迁英才公众号上了解申报流程,通过小程序网上预约,很快便得到了回复。‘宿青驿站’很便捷,服务很热情、周到。 硕士研究生小张来宿迁面试,谈起“宿青驿站”赞不绝口。为了解决青年人才来宿求职的住宿问题,今年宿迁探索建设“宿青驿站”,为异地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长10天的免费住宿。 被宿迁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深深打动,清华大学博士彭伟平在挂任科技镇长团期满后,决定留宿创业,投资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彭伟平入选宿迁市领军人才计划,不要担保,凭借个人信用即可申领的“人才贷”,及时为企业运行提供了金融支持。为解决人才企业融资难、首投难等问题,宿迁与江苏银行、苏州银行、毅达资本等金融机构合作,仅去年就发放“人才贷”“苏科贷”4.1亿元。 发现人才如获至宝,服务人才全心全意。宿迁全面升级“宿迁英才卡”,持卡人最多可以享受到子女教育服务、旅游健身服务、卫生医疗服务、阅读观影服务、交通出行服务、政务办理服务、安居保障服务、金融支持服务、法律公证服务、政策咨询服务10个领域189项服务事项。
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C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泗阳新宇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1053409号-1 32132302010261
地址:泗阳县众兴街道市民大道东侧绿都第一城商铺S6、S6-301、S6-401 EMAIL:1151133730@qq.com
ICP经营许可证:苏B2-20220370 人力资源证: 321323170019
Powered by PHPYun.